國會外交

巴拉圭共和國眾議院議長拉米雷斯致贈-斗篷
  • 主題

    國會外交

  • 類別/類型

    器物/國會外交

  • 內容日期

    2014/02/17

  • 關鍵詞

    南美洲安地斯山區鐘形剪裁傳統慶典

  • 摘要

    南美洲安地斯山區氣候變化劇烈,環境嚴峻,斗篷成為印地安人必備保暖、防風沙的物件,且便於活動穿搭。一般材質是駱馬、羊毛或人造纖維等耐磨材料。在南美洲,斗篷被統稱為「poncho」(西班牙語,讀音為:篷裘),起初係長方形厚實罩衫,無袖,沒有開襟,中間有開口,以便穿脫。各地婦女依據氣候的差異,紡紗編織出大同小異的斗篷,供男人外出使用,可擋風禦寒,甚至當成雨披、毯子、蓆子、枕頭等,也是持刀械鬥時,纏繞左手護身的盾牌,用途很廣。蠶絲和羊毛進入美洲後,豐富了斗篷的材質,不過,仍以駱駝科動物的纖維最受歡迎。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斗篷是原住民的日常衣物,以及農夫、牛仔、礦工等勞力工作者的最實用的禦寒外衣,並廣受其他社會階層所喜愛,甚至擴及中美洲和北美洲。 1960年代,嬉皮風流行,女人也披上斗篷,不再限於男性穿著。今日,南美各國舉行傳統慶典時,民眾不論原住民與否,會穿上當地特有的斗篷,樂團和舞群也以斗篷為隊服,展現濃烈的民族色彩。斗篷素色簡樸,條紋奪目,花紋鮮麗;幾何圖形具有巧思,可以是方形傳統造型,也可以是浪漫的鐘形剪裁,下擺綴著流蘇,充滿著多種樣式。

其他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