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立法院院長梁肅戎傳記
倪院長的一生,看似平淡,卻充滿壯闊波瀾,其畢生盡瘁黨國,奉公守法,誠正廉明,高風亮節,晚年生活恬靜而怡然自得。 在政治舞台上下間,始終抱持「與人無爭、賞心樂事」的人生哲理。其人其風,洵為當今政治人物典範,尤足後世效法。
張道藩先生一生熱愛文化藝術,舉凡美術、書法、文學創作、話劇、電影編劇、表演、烹飪、音樂等皆有所長,殊屬全能藝術家,其自許為文藝鬥士,可謂實至名歸。 政府初遷台灣,百廢待興,國家需才孔急,先生毅然決然捨愛從政,領導國會,通過修改立法院組織法,改進議事規則,提升議事效率;並推動全國性文化運動,獎助文藝創作,激勵民心士氣,使得國家在面對國際逆流,於重重困境中履險為夷,對國家民族之貢獻,厥功至偉,理宜載之青史,垂為後世法。
孫科先生係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哲嗣,早年留美回國後跟隨父親從事革命事業,歷任國民黨黨政重要職務,於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五院中曾經擔任行政、立法、考試三院院長,堪稱史上第一人。 國民政府遷台前,先生參與不少國民黨和政府政策之制定,也涉入多次的國共爭鬥。揆諸當時中國處於長期混亂的年代,面對政治、經濟、社會及制度等各方面問題,乃至民主政治之發展舉步維艱,從研究孫科先生之一生事功,或可尋得蛛絲馬跡。
立法院議政博物國會外交文創品
國民大會代表及秘書長朱士烈先生,在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因緣下,從法界轉入政壇。 民國68年4月接受徵召,接掌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國大黨部書記長,以一位毫無經驗的普通黨員,憑著一股初生之犢的勇氣,努力折衝於各黨政治菁英之間,總能順利達成任務,終獲層峰器重,膺任國大秘書長。在輔選正副總統、修憲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等歷史性時刻,一直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谷正綱先生於政府遷臺後歷任黨政要職,領導國民大會多年,主導憲政研究功績卓著,同時出任世界反共聯盟理事長,被世人譽為「反共鐵人」,其生平事蹟、言行典範及對國家社會之貢獻,殊堪為其著書立傳,俾傳之久遠,以為後人景仰效法。
何宜武先生於政府遷臺前,當選第一屆國大代表,從此為我國民主政治貢獻心力。擔任國民大會秘書長之際,帶領國大代表深入研討憲政制度,對我國民主憲政之發展,殊有相當重要之影響。 先生非但具有深厚的法學素養,曾任台灣省法制委員;且完備豐富的財經歷練,於擔任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期間,帶動華僑經濟,成為華僑信賴之領航者。其生平事蹟、言行典範及對國家社會之貢獻,足為後進楷模,誠當著書立傳,垂為後人見賢思齊。
梁肅戎院長成長於大陸東北,有著不屈不撓、不向惡勢力低頭的硬頸性格。在飽受黨內批判的壓力下,仍毅然披上法衣挺身為雷震、彭明敏案辯護,即使在台灣戒嚴時期,不改其東北硬漢本色。也因如此,後來任職國民黨中央政策會正副秘書長期間,擔當溝通大臣,頗得黨外人士信任。 時至民國75年民主進步黨成立,各種抗爭的政治戲碼不斷上演,先生深知兩黨溝通已成推行黨國政策的首要工作。此後多次的政治危機,終能在其居間斡旋、努力折衝下順利化解。
國會頻道LINE官方帳號
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