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3.01.31

「民主國會卅年特展」開幕活動 游院長:經過全國人民卅年努力 如今立法院運作模式與水平可與歐美先進國家國會媲美

立法院「民主國會卅年特展」今(31)日於立法院紅樓一樓外走廊、藝文走廊區正式展出,現場出席貴賓包含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立法院柯建銘總召、邱顯智總召、陳椒華委員、王婉諭委員、鄭正鈐委員、吳玉琴委員、陳靜敏委員、司法院林輝煌秘書長、臺灣教授協會許文堂會長、財團法人228事件紀念基金會薛化元董事長、國史館陳儀深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梁永斐館長、國立臺灣美術館廖仁義館長、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陳素芬館長等共同出席。 回溯自1993年2月1日,為第二屆立法委員正式就職日,今年恰逢立法院首次全面改選距今30週年,立法院議政博物館特別舉辦此特展,回顧過去民主國會發展的歷史,展期自即日起至今年6月30日止。 開幕活動由蔣渭水台語漢詩吟唱比賽的冠軍得主以台語吟詩為活動揭開序幕,隨後院長及與會貴賓共同觀賞民主國會卅年紀念影片後致詞。 游院長致詞時首先表示,「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過去因為蔣氏政權的許多政策導致第一屆立法委員無限期延任,形成了與民意脫節而被稱為「立法局」的「萬年國會」。即使自1969年起,立法院陸續開始實施第一屆委員的相關選舉,但因改革幅度太小,一直無法擺脫「萬年國會」之譏。 游院長續表示,多虧野百合學運與民主前輩前仆後繼的推動,終於在1991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非定期改選的立委全部強迫退職。1992年12月19日選出161位立法委員,並於1993年2月1日正式就職。當年雖然許多在野人士遭受政治迫害,但解嚴後,台灣歷經民主化轉型歷程,「萬年國會」也成為現今的「民主國會」,受到國際讚譽與肯定。民主政治是民意、法治、責任及政黨政治,如果沒有定期改選的國會,一切都是建築在沙灘上。國會讓我國成為「法治國家」,也為臺灣培育了無數的政治菁英,經過全國人民卅年的努力,如今立法院的運作模式與水平已經可以媲美歐美先進國家的國會,成為臺灣民主、法治的基石。 游院長引用〈詠國會〉一詩說明民主國會轉型與發展的歷程,特別在全球的民主版圖縮小、民主制度受到巨大挑戰的此時,這項展覽別具意義。 立法院王金平前院長致詞時表示,談到民主國會30周年首先需要感謝的是李登輝前總統,讓萬年國會順利走入歷史。王院長續對民主國會的進程,分享他自1976年擔任立法委員以來的經驗。1989年1月26日,立法院通過〈中央民代自願退職條例〉,隔年3月16日野百合運動,李前總統接見參加該社運的大學生,並與黃信介先生見面,承諾2年內完成憲改。當時執政黨中國國民黨開始規劃兩年內分三階段完成憲政改革,自1991年開始,立法院憲法增修條文內列入一個針對立法委員選舉的規範,不久後司法院釋字第261號解釋中央民意代表的任期須於同年截止,並進行全面改選。1992年增額補選委員產生後,組成了立法院,他於隔年第二屆立法委員獲推選為立法院副院長一職。1999年2月1日新國會產生前,完成了國會五法改革,使得國會秩序更加穩定以及朝向民主化國家邁進,也讓台灣經歷兩度政黨和平輪替。他自獲推選為立法院長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落實法治,並讚揚在場的柯建銘總召過去協助推動立法院各項法案通過,也多虧過去每位立法委員依多數服從少數的民主精神,推動國會的各項工作,秉持尊重、包容、接納的態度完成協商,今天回想過去在立法院工作40多年的變遷,依然歷歷在目。他最後以太陽花學運為例,多虧當時的各黨團總召共同努力,社運的結果也獲得許多國際社會的讚賞。 柯建銘總召致詞時表示,台灣民主發展能走到今日,要感謝的人士很多。首先要高度肯定游院長對民主發展及國會改革議題的關心,舉辦民主國會卅年特展,紀念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日子。國會改革的關鍵人物除了李前總統,當然還有從黨外時期許多嚮往民主政治的人士,參加黨外街頭運動爭取民主,歷經了解嚴到國會完全改選,這些歷史依然記憶猶新。而他自國會全面改選後擔任立法委員至今的30年間,尤其是陳水扁前總統執政時期,民進黨身為少數執政黨,許多法案及預算案都需要積極與各黨團溝通,特別感謝王前院長居中的許多協調。他特別感謝台灣國會民主轉型,才有機會為全民服務,明天為立法院新議期的報到日,同時新任閣揆就任,希望未來立法院能夠繼續秉持和諧理性溝通的精神運作下去。 邱顯智總召致詞時表示,台灣民主國會30年一路走來篳路藍縷,感謝李前總統對民主國會的貢獻,當時參加李前總統告別式亦不禁落淚。台灣的國會是真正的民主,更有在國際上引以為傲的複數政黨,也是將來要持續努力的目標。 致詞完畢,院長偕同現場貴賓至展覽區進行剪綵合影,並聆聽由薛化元教授的導覽解說後,欣賞由立法院三餘吟社所帶來的台語漢詩吟唱表演後,進行茶敘交流。 展覽資訊 展覽主題:民主國會卅年特展 展覽日期:2023/1/31~6/30 展覽地點:立法院-紅樓1樓及文化走廊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號)、免費入場 展覽時間:平日(週一~週五)受理團體預約,週六開放自由參觀,週日休展 詳情請參立法院議政博物館官網:https://aam.ly.gov.tw/ 連絡窗口: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科長:曾瑞乾 04-22172971 游院長致詞全文: 首先感謝大家撥出寶貴時間,參加今天的「民主國會卅年特展」開幕活動;有機會跟大家一起回顧、分享台灣民主發展的關鍵史跡,錫堃甚感光榮! 「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立法院是我國最高民意機構,所選出的民意代表,理應完整反映人民的意志。然而,過去蔣氏政權以動員戡亂延續法統、以戒嚴體制限制人民言論及結社、以大法官會議解釋凍結國會改選,造成第一屆立法委員無限期延任,形成了與民意脫節而被稱為「立法局」的「萬年國會」。 1980年代,台灣歷經一連串的社會運動與民意衝撞,終於在1990年代初期實現「國會全面改選」,選出的第二屆立委在1993年2月1日就職,正式終結長達43年的「萬年國會」,也讓立法院成為真正的「民主國會」,奠定了「民主台灣」的堅實基礎。 雖然遠自1969年起,就陸續開始實施第一屆立委「增補選」及「增額」選舉,但因改革的幅度太小,立法院一直無法擺脫「萬年國會」之譏,非定期選出的立委也被稱為「老賊」。其後,在野百合學運與民主前輩前仆後繼的推動下,終於在李登輝前總統任內的1991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同年年底,非定期改選的立委全部強迫退職。1992年12月19日舉辦第二屆立委選舉,選出161人,並於1993年2月1日正式就職。回想當年那段在野人士只因倡議國會全面改選、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而遭遇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等政治迫害而有人家破人亡,其困難、坎坷的歷程真是舉世少見。欣慰的是在解嚴後,台灣歷經修憲、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政黨輪替,民主政治從奠基、轉型到熟成;「萬年國會」也轉型成為現今的「民主國會」,並使台灣民主廣受國際讚譽與肯定。 一般都知道民主政治是「民意政治」、「法治政治」、「責任政治」、「政黨政治」,但是如果沒有定期改選的國會,一切都是建築在沙灘上。所以國會才是民主政治成功的礎石。國會匯聚全國民意,制定法律、審定預算,不但促使各級政府依法行政,讓我國成為「法治國家」,也為台灣培育了無數的政治菁英。令人讚嘆的是,經過全國人民卅年的努力,如今立法院的運作模式與水平已經可以媲美歐美先進國家的國會,成為台灣民主、法治的基石。有詩為證: 〈詠國會〉(2022年) 定期改選出群英,政策攻防輿論評, 立委質詢言免責,官員應答語真誠。 眾尊寡黨團平等,少服多公決息爭, 預算法條三讀定,自由民主萬年行。 立法院民主轉型與發展的歷程,是華人文化圈國家的重要典範。因此,我們將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一哩路—「國會全面改選」,及其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呈現給國人參考。特別在全球的民主版圖縮小、民主制度受到巨大挑戰的此時,這項展覽別具意義。期待大家都能從爬梳歷史的過程中得到啟發,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 最後,錫堃謹代表立法院誠摯地邀請國內外民眾在特展期間,抽空來立法院作一趟民主憲政之旅;尤其歡迎歷屆的委員前輩及未來有志從政的青年朋友們蒞臨觀展,一起見證台灣民主奠基、轉型到熟成的艱辛歷程。最後敬祝大家幸福圓滿、平安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