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文物 │ 建立日期 2011.02.14

遷台前文物專輯

+ 相關數位典藏
中華民國國會史,依歷史發展,略分民初時期、訓政時期、抗戰時期、憲政時期四階段,各時期皆具不同特色。民初時期,軍閥亂政,南北分裂,國會動盪不安、定位不明。訓政時期,試行五院制,立法院雛形初具。抗戰時期,為凝聚各黨派意見,設國民參政會,係臨時諮議機構。憲政時期,首屆立法院,因國共對峙,無法改選。惟民國58至78年,為充實民意,舉行自由地區增補選共7次。迨81年隨環境變遷,方舉行第2屆改選。

  國會經歷變遷,設置地點亦多所更替。民初國會暫且不論,訓政立法院成立於南京,嗣因抗戰西遷重慶,勝利還都後,成立行憲後之立法院。又以國共內爭,先遷廣州,繼遷重慶,最後於台北復會。時代不安,冀完整保存史料,倍感艱辛。幸本院前輩,於戰亂之中保存訓政、抗戰時期檔案,運遷台灣,貢獻至鉅。

  檔案是知識的寶庫,提供國家發展的見證,更能創造國家智慧資產,立法院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對國會歷史檔案的保存深具前瞻思維,檔案管理局未成立之前即積極處理回溯檔案作業,民國86年開始召集全院各處室清查大陸運台歷史文物,88年至今在王金平院長及林錫山秘書長卓越領導下,全面積極擘劃處理回溯檔案作業。88年5月4日配合國會改革,呈現立法院新形象,篩選院內具珍貴史料價值者,在委員研究大樓105貴賓室,設置史料展覽室辦理「立法院珍貴史料展」。

  檔案是國家的重要資產,可做為國家政策的指標及歷史的借鏡,愈文明的國家,愈重視檔案。對於遷台前歷史文物,雖然因為歲月的痕跡而斑駁發黃,但蘊藏其內的價值卻如美酒般香醇耐人尋味。「緬懷舊時代,迎向新世紀」,我們除應以懷舊心情,珍惜舊有無價資產外,更應黽勉奮發,貢獻社會,共同珍視、開發這無價的資產。

  本院所珍藏的珍貴史料(檔案),大陸時期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本院的前身─訓政時期立法院檔案(約民國18年至37年),另一部分是抗戰時期的戰時諮詢機關─國民參政會檔案(約民國27年至36年)。本專輯以國民參政會的檔案為材料,彙整相同的文件類型,展出「國民參政會時期之公文」。

  本專輯以國民參政會的歷史檔案為主,主要係該時期之公文樣式,較為特殊,其書法之工筆精巧,亦令人嘆為觀止!除可由公文內容,約略了解當時運作概況,更可由其文字書寫的一筆一劃,感受前輩認真執著的處事態度。另外,頗值得細心觀賞的是,各件簽呈,有國民參政會議長(後改為主席團主席)蔣中正親筆批示的不同類型內容,讓本批史料更顯珍貴價值。

  國民參政會是國民政府在抗戰期間,依據抗戰建國綱領,為「集思廣益,團結全國力量」而設立的機構。初期設議長、副議長,首任議長為汪兆銘、副議長為張伯苓。但民國27年12月汪氏脫離政府後,由蔣中正繼任議長。首屆參政員200人,分別來自各省市、蒙藏、海外僑民,及各黨派的社會名流,係由遴選方式產生。本次特展為了讓觀賞者了解該會的組織架構,也於中央展示櫃展示該會組織條例及修正草案。國民參政會自民國27年7月第1屆第1次大會,在武漢開幕後,期間共歷4屆,召開大會13次,歷時9年,至36年6月結束。(參閱李雲漢著:《中國近代史》)

  國民參政會在抗戰時期的體制上,與立法院是同時存在的機構,也非立法院的前身,但是,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該會所留存的珍貴史料,經由前輩的艱辛傳承,輾轉移交本院保存,這些歷程洵屬難能可貴,亦值大家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