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外交 │ 建立日期 2011.02.14

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年會(APPU)專輯

+ 相關數位典藏
一、源起
  「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Asian Pacific Parliamentarians’ Union, 簡稱APPU),原始名稱為「亞洲國會議員聯合會」,該組織原係由前國民大會秘書長谷正綱與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發起,1965年時由五個創始會員國(中華民國、日本、韓國、泰國及菲律賓)所組成,在當時國際冷戰情勢下,為一區域性反共組織。
  後來會員國陸續增加,每年輪流在各會員國舉辦兩次會議(上半年舉行理事會,下半年舉行大會)。當年創立之背景,旨在團結各國國會議員,藉其代表人民反映民意,促進各國政府採取反共政策,以防止共產黨滲透,從而達成團結合作,維護亞洲地區之自由、民主與進步。

二、組織成員
  「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自成立後,會員陸續有所增加,依2002年之統計資料,共有21個會員國、觀察員1國及準會員團體國2國。現有之會員國,除發起之5國(中、日、韓、泰、菲、)外,另為庫克群島(自治政府)、斐濟、吉里巴斯、寮國、馬來西亞、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蒙古、諾魯、巴布亞紐幾內亞、帛琉、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東加王國、吐瓦魯、萬那杜共和國;觀察國為越南;準會員團體為關島及北馬里亞納群島。

三、組織架構及會議
  「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組織架構及會議特色,分述如下:
 (一)APPU組織架構:
   1. 設會員大會及理事會,每年輪流在會員國召開。
   2. 設「中央秘書處」於日本東京,由日本國會議員團主其事。目前中央秘書處的秘書長,為日本籍的廣瀨徹也先生(Tetsuya Hirose)。
 (二)會議特色:
   1. 理事會及會員大會由會員國輪流主辦,會議活動首重聯誼,以增進各會員國國會議員交流為主。
   2. 會議決議採一致決,決議事項僅係建議性質,對各國政府並無拘束力。
   3. 無臨時動議方式提案。

四、APPU與我關係
  「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原屬國民大會參加之國際議會組織,民國89年國民大會廢除後,立法院承受國民大會業務亦接替為會員,為本院目前唯一以會員國身份參加之國際組織。

  「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理事會及會員大會由會員國輪流主辦(目前例由日本主辦1年,隔年再由其他會員國主辦),吾國為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五個原始會員國之一,是以在中華民國亦有多次舉辦會員大會及理事會,如第1屆(1969年11月第5屆年會中華民國代表團團長國民大會秘書長谷正綱)、第2屆(1982年9月第27屆年會中華民國代表團團長國民大會秘書長陳金讓)、第3屆(1997年1月第32屆年會中華民國代表團團長國民大會議長錢復)國民大會均曾主辦是類會議,立法院承受國民大會業務亦承襲此項傳統並擴大舉辦,第40屆年會(大會主席暨中華民國代表團團長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及第74屆理事會(理事會主席立法委員林郁方),於中華民國98(2009)年8月10日至12日在中華民國(台灣)台北市舉行,共有14個會員團體全程參與,包括:庫克群島、日本、吉里巴斯共和國、大韓民國、馬來西亞、馬紹爾群島共和國、蒙古、諾魯共和國、帛琉共和國、菲律賓共和國、索羅門群島、泰國、吐瓦魯、中華民國,會議主題為「人類安全」。

  經大會通過決議案,並在閉幕典禮中正式簽署聯合公報,成果極為豐碩。內容包括:
 (一)合作因應高度洄游性魚類數量減少,並保存高度洄游性魚類數量在可永續生存之規模。
 (二)為執行利用現行之碳交易機制以降低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之碳排放量之計畫,並鼓勵替代能源之資訊分享並實踐現行決議文之內容。
 (三)促進「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APPU)會員國間獎學金與訓練之交換,以分享各會員國人力資源之發展。
 (四)「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憲章暨議事規則修正案之草案。
 (五)茲聲明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歡迎中華民國(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本年「世界衛生大會」,並鼓勵世界衛生組織讓臺灣充分參與其機制、會議與活動。
 (六)建立「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 (APPU) 環境永續發展環保替代能源合作團隊。
 (七)成立APPU「水資源永續管理工作小組」。
 (八)成立「推動亞洲太平洋地區生態觀光產業APPU工作小組」。